Chia 奇亞幣:紅透半邊天的「綠色比特幣」,真的有價值嗎?

奇亞幣(Chia)於 2021 年 5/3 日時正式上市交易,一推出後就立刻受到市場密切關注,其挖礦採用硬碟,帶動 HDD(傳統硬碟)與 SSD(固態硬碟)需求上升,也讓相關概念股價格上漲不少。而本文就會向你介紹何謂 Chia 奇亞幣,它的優勢在哪裡,又為什麼會被譽為「綠色比特幣」。
奇亞幣
奇亞幣

什麼是奇亞幣(XCH)?

由一家名為Chia Network的公司推出。該公司由美國程式設計師布萊姆·科亨(Bram Cohen)創辦於2017年。

它的主要發行目的就是要改善全球的金融與支付系統問題,所以也在積極地建立奇亞網絡,如果成功的話,將成為市場上第一個企業級別的加密貨幣。

讓人驚奇的是,奇亞幣的開發團隊並沒有進行 ICO(首次代幣發行)的打算,反而是想讓公司在美國上市,透過公開企業營運資訊來讓股東與投資人對他們更有信心。

此外,奇亞幣也主打環保,因此捨棄了會耗費大量資源(也就是一般顯卡挖礦)的工作量證明(PoW),改用空間與時間證明(PoST)。

奇亞幣的特色:使用空間與時間證明(PoST)

空間與時間證明(PoST,Proof of Space and Proof of Time)是由空間證明與時間證明組合而成。

奇亞幣特色一:空間證明

也被稱為容量證明(Proof of Capacity),它以儲存空間來代替電腦算力,使用者必須證明會將未使用的硬碟空間分配給加密貨幣(奇亞幣的方式是透過安裝插件來進行劃地),而贏取新區塊獎勵的機率,是「你提供的總空間 / 整個網絡空間」的百分比。

舉例來說,今天你提供的磁碟空間為 10 TB,而區塊鏈上的總空間是 100 TB,就代表你贏取新區塊的機率為 10%。

因此提供的空間越多,挖礦的效率也就越好,過程中你只要把空間證明的檔案(以奇亞幣為例,叫做 PLOT 檔) 放在你的記憶體中,然後透過區塊鏈的主程式連上網路,主程式就會自動掃描這個空間證明的檔案,並上傳到區塊鏈上完成驗證。最棒的是,此時所消耗的電量會比你看一齣 Netflix 電影還少。

奇亞幣特色二:時間證明

時間證明 (Proof of Time) 應用了「可延遲驗證函數」(Verifiable Delay Function,VDF)來確保各區塊之間的時間一致。

在時間證明機制上,就算有即使多台機器並行,也會以最快的 VDF 服務器為首位,所以一個區塊鏈只需要一台快速且公平的 VDF 服務器即可運作,因此也能有效減少能源浪費。

為什麼挖奇亞幣叫做「種田」而非「挖礦」?

這其實是源自於奇亞幣官方自己的稱呼。

正如前面所提到的,用戶一開始必須在自己的閒置空間進行空間驗證後才能繼續下一步,這個過程官方稱之為「耕地」(原文為 Plottng,大陸稱為 P 盤),劃地的空間證明檔案就叫做「Plot」。

由於要先耕地才能繼續,因此挖掘奇亞幣的人就被稱為農民 Farmer (而非礦工Miner),挖掘的行為也被稱為種田 Farming(而非挖礦Mining)。

下圖為奇亞幣官方的挖礦界面,可以看出都是以耕地、耕種等名詞來稱呼:

為什麼挖奇亞幣叫做「種田」而非「挖礦」?
為什麼挖奇亞幣叫做「種田」而非「挖礦」?

某方面來說,我們認為奇亞主打環保,種田多少代表著「綠色能源」的意味:無論是在現實或區塊鏈上都一樣。

舉例來說,在奇亞鏈上的「種田」所耗費的電力能源更少(但會有 SSD 耗損的缺點)。

奇亞幣是否真的環保?

一、奇亞幣耗能層面

奇亞團隊號稱奇亞幣為「綠色貨幣」(Green money),因為它藉由空間與時間證明機制降低了區塊鏈本身對能源的需求。

根據劍橋大學嘉治商學院的計算顯示,目前比特幣的年用電量估計為 144.28 太瓦(TW)小時 (每太瓦=10¹² 瓦特),耗能相當龐大,產生這些能量的過程中也會對環境造成不小的破壞 (例如火力發電的碳排放問題)。

相比之下,奇亞幣的耗電量就低上許多,全球農民(礦工)的每日平均電耗僅有 8,993 千瓦(截止至2021 年 5/17 日),不僅遠低於比特幣,甚至比一個美國人一年的用電量(12,835.47 千瓦)還少。

奇亞幣是否真的環保?
奇亞幣是否真的環保?

二、奇亞幣電子耗材層面

前面說過,奇亞幣的耕地單位稱為「Plot」。

一個最基本的 Plot (K32等級)大概需要 340-350 GB 的暫存空間(一般會放在 SSD) 與 4 GB 的記憶體 (RAM),因此要種田的「農夫們」會需要有大量的 HDD(傳統硬碟)、快速的 SSD(固態硬碟)、規格很高的 CPU (越多 Threads 越好)、以及足夠容量的記憶體 (RAM)。

舉例來說,HDD 就是筆記本,SSD 則是抄筆記速度很快的人,如果沒有抄寫速度快的人,即使擁有大量的筆記本也還是要等很久才能抄完,效率也就較差,因此才會需要兩者兼具。

然而,奇亞幣的初衷雖然是讓大家用手邊的閒置資源來種田,但現實中往往事與願違。

目前因為奇亞幣的火熱程度,導致市面上有不少人開始「掃貨」 HDD 和 SSD,像是原價屋和相關電腦零組件的店家都紛紛大缺貨,價格也不斷上漲。

當然這帶動了相關概念股(記憶體廠商)的股價上漲,但以環保的角度來說,同時最好也要把這些電子產品的耗損率納入考量當中。

若拿 SSD 來耕田的話,一顆 512 GB 的 SSD 約只能撐 30~40 天、1 TB 能用 60~80 天、2 TB 則是能達 120~160 天左右;要知道一般在正常電腦的使用情況下,這些 SSD 至少能用 8~10 年左右。

有鑑於種田會大幅縮短 SSD 的壽命,因此各大記憶體廠商也祭出相關措施,以免有心人士濫用保固措施,像是如果客戶是用 SSD 挖礦的話,將不提供保固;或者是各大廠商開始封殺挖礦行為…等等。

此外,對於外界質疑奇亞幣將會造成大量的電子垃圾時,奇亞幣的創辦人Bram Cohen 也親自出面說明:「會造成 SSD 耗損的情況,多半是農夫使用『消費級』的 SSD ;如果你是使用『商業級』的 SSD,就不會有任何問題,硬碟將能夠持續存活!」

奇亞幣的創辦人是在呼籲「農夫們」:不要使用消費級 SSD 來耕地,改用商業級的吧!

奇亞幣總結:

由於奇亞幣才剛上市不久,因此仍未有太多數據可以顯示它和傳統金融產品、其他加密貨幣的相關性,更枉論未來實際應用層面上會往哪個方向走?

目前投資人(投機人?)對奇亞幣市場的信心,太多是基於創辦人 Bram Cohen 過去的豐功偉業、以及背後的投資方:像 a16z 就是世界頂尖的創投公司,全球大概排名第三(第一是紅杉資本),投資過非常多知名的區塊鏈項目,在區塊鏈業界屬於最頂尖的創投公司。

奇亞幣目前主打的優勢在於「低耗能」,一方面和如今社會逐漸抬頭的環保意識結合,另一方面也希望能跟上大企業開始注重環保議題的社會責任。因為在未來,對環境越加友善的企業(或加密貨幣項目),自然越能夠獲得社會的青睞。

舉例來說,Tesla 在 2021 年 5 月突然宣佈暫停比特幣支付(Elon Musk 說是因為太耗能),瞬間把「區塊鏈挖礦」和「環保能源」之間的關係再度搬上檯面上討論(同時也害幣圈突然血洗大跌一波)。當大家在討論「那有其他更環保的加密貨幣?」時,奇亞幣也成為外界高呼的替代選項之一。

了解更多區塊鏈、虛擬貨幣、GameFi

更多NFT即時新聞