用7分鐘帶你了解加密藝術背後的投資熱潮,NFT是什麼?為什麼可以賣到這麼貴?

你是否曾經想過,在網路上不經意看到的一部短片、一則推特、迷因梗圖,甚至球賽的經典畫面,都可能像實體藝術品一樣被競標出售?NFT的價值在哪裡,讓區塊鏈知識家告訴你。

數位藝術家Beeple的作品《Everydays: The first 5000 days》,以NFT(非同質化代幣)六千九百萬美元的高價成交,成為目前史上最貴的NFT藝術品。

本名麥克·溫克爾曼(Mike Winkelmann)的數位藝術家Beeple,是一位來自美國南卡羅來納州查爾斯頓的平面設計師,他通過聚焦於藝術創作過程的圖像,描繪數位世界的飛速發展,並把讀者帶入他的創意空間。自2007年開始,每天都在網路上傳一幅新的數位藝術作品,而《Everydays: The first 5000 days》這幅合集,正是集結了他十三年來每一天的創作成果,總作品數超過五千幅。網站報導,佳士得拍賣以NFT新型態數位資產,把網路化名Beeple的作品集錦,「每天:最初的5000天」並且以6900萬美元價格售出。這筆交易讓Beeple「躋身當今在世最有價值的前三大畫家」。

Beeple獲市場青睞,讓加密藝術領域更受到世人矚目。人們已經開始思考,或許收藏品不再侷限於實體物品,在未來網路上的圖文、影音即便可以轉載,也依舊能保有一定的收藏價值,並且和實體商品一樣,也能是獨一無二的。

Beeple 說:人們越來越多地將他們的興趣和身份轉移到互聯網上。 這部作品也想表現人是如何逐漸數字化,人的自我意識是如何成為現實與虛擬的混合體。

到底什麼是NFT呢?為何能夠賣到這麼貴?

NFT(Non-fungible token)又稱為非同質化代幣,名稱看起來有點難理解,其實它跟我們所熟知的比特幣一樣,是一種以區塊鏈做為背景技術的虛擬資產。NFT跟比特幣並不是相同的東西,兩者差異在於是否「同質化」。


以同質化代幣比特幣來說,每一枚比特幣幣值都是一樣的,可以相互替代,也可以再分割成較小的單位;如同現實生活中的貨幣,也是同質化的資產。以百元鈔票為例,每一張百鈔都具有同等價值,任何一張百鈔都可以購買到價值一百元的商品,也可以再分割成兩個五十元,或者是十個十塊錢硬幣。

但NFT這種非同質化代幣就和前述的貨幣有所不同。每一個NFT所代表的物件都不一樣,可以是一張圖片、一部短片,又或者是一首音樂等多樣的形式,彼此無法互相取代,也不能再分割成更小的單位。


當網路上的創作被打造成NFT之後,因為背後有區塊鏈的技術支持,任何記錄只要被放置在區塊鏈上,就難以被竄改,也無法被輕易地複製。


因此當這樣的技術被應用在數位藝術品上,該件藝術品的原創作者、轉手交易紀錄,通通都會被記錄下來,並且公開可見;同時因為不易複製的特性,持有者不必太擔心真品驗證的問題,就像是獲得了數位創作的保證書一樣。

網路上可瀏覽、可複製轉傳? 為什麼還要買NFT

存在網路上的圖片和影音,往往能夠輕易地被複製、轉傳,甚至進行二次創作,不僅難以追溯原創者,也不容易保障其著作相關權益。


自媒體《區塊勢》創辦人許明恩提出用「數位正本」的概念來理解NFT。他認為,人們生活在以紙本為主的世界裡面,因為大家相信紙本可以簽名、用印來防偽,「但加密貨幣或者NFT,讓它(數位資產)變成有數位正本的概念,所以在這數位世界裡面,也會像是實體一樣,有副本,也有正本。」

隨著NFT出現,數位創作者多了一條可以保障權益以及作品價值的途徑。透過區塊鏈的技術,能夠為數位資產提供認證,解決了數位創作的真品認證和防偽問題,同時以「限量」、「記名」等特性,賦予數位內容收藏意義。


於是,許多數位作品開始以NFT的形式,被上架到專門販售NFT的網路平台上,或者出現在線上拍賣會中。對數位創作者來說,他們的作品可以像實體藝術品一樣被拍賣交易,從而獲得實質的報酬回饋,同時NFT的特性也可以替作品的真偽做背書認證。


而站在收藏家的立場,買下了一張熱門梗圖的NFT,就如同獲得梗圖的「正本」一樣,除了具備收藏價值,同時也能夠累積社交資本── 在宣告著「我買了彩虹貓(Nyan Cat)的NFT」同時,彷彿也在社群網路中建立了某種地位。

不過,比特幣的瘋漲和NFT短期直線暴衝的價格,仍有不少人擔憂,數位加密資產可能潛藏泡沫化的危機,在進行數位置產及投資與否前,仍必須審慎評估風險。

更多NFT即時新聞